中文名称: 杀虫单
英文名称: Disodium S,S'-(2-dimethylamino-1,3-propanediyl)bis(thiosulfate)
CAS No.: 52207-48-4
EINECS号:
分 子 式:

C5H11NNa2O6S4

分 子 量: 351.4
密 度:
闪 点:
熔 点: 194-196oC
沸 点:
危险品标志:

HarmfulXn

风险术语:

R21/22;R57;

分子结构:
物化性质

杀虫单(52207-48-4)的性状:
    1.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42~143℃。
    2.工业品为无定形颗粒状固体,或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3.有吸湿性;易溶于,200时水中溶解度1.335g/ml,易溶于工业酒精及热无水乙中,微溶于甲醇、二甲基甲酰二甲基亚砜,不溶于丙酮、乙氯仿乙酯等溶剂。
    4.常温下稳定,在pH5~9条件下稳定,遇降解。
    5.其在强、强酸条件下易分解。

毒性:
    对雄性小鼠经口急性LD50为89.9mg/kg。对雌性小鼠经口急性LD50为90.2mg/kg。对雄性大鼠经口急性LD50为451mg/kg。对大鼠亚急性毒性为10mg/(kg·d),灌胃30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对鲤鱼TLm(48小时)为9.2mg/L。按照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杀虫单为中等毒杀虫剂。原药大鼠、小鼠急性经口LD5068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000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性作用。在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杀虫单对鱼低毒,白鲢鱼TLm(48小时)21.38mg/L。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皮肤和眼无刺激作用。

用途:

杀虫单(52207-48-4)的用途:
    该药为乙酰胆碱竞争抑制剂,具有很强的胃毒、触杀及内吸作用,兼有一定的熏蒸和杀卵作用。属仿生型农药,对天敌影响小,无抗性,无残毒。它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胃毒、触杀及内吸作用,兼有熏蒸、杀卵作用,且无抗性、无残留。本品是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类似物,进入昆虫体内迅速转化为杀蚕毒素或二杀蚕毒素。侵入神经细胞的结合部位、阻碍乙酰胆的传导作用,使昆虫神经麻痹后不能啃食、行动、停止发育,以致死亡。主要用于防治稻、玉米、蔬菜、果树、茶、大豆、甘蔗等作物的多种鳞翅目害虫,对水稻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稻苞虫、蓟马、叶蝉、粘虫、负泥虫、飞虱、蔬菜害虫菜青虫、菜螟、、黄条跳甲、纹夜蛾、菜叶害虫、菜毛虫、盲蝽、小叶蝉、柑橘潜叶蛾,锈壁虱等几十种害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其次对钉螺及卵有特效。

作用机理:
    属沙蚕毒素(Nereistorin)类农药。因此,与其他沙蚕毒素类农药一样,杀虫双在进入虫体后,也是先转化成沙蚕毒才使昆虫中毒,其作用机理也与其他沙蚕毒素类农药相似。沙蚕毒是一种神经性毒剂,从沙蚕毒对蛙的直肌,腹肌和腿肌,大鼠的膈肌及蜚蠊的第6腹神经节的毒效证实,其毒力是由于对胆碱能突触的传导产生阻碍,降低了突触前膜释放传递介质乙酰胆碱和突触后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突触后膜对Na+及K+的通透性,而使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以致无法传递神经冲动。同时几乎没有抑制乙酰胆碱酶的作用。对于沙蚕毒造成的使哺乳动物心跳速率减低,唾液腺分泌增加等症状,则可用阿托品的拮抗作用来抑制。杀虫双对昆虫的侵人部位是昆虫神经细胞之间的接合部。通过切断前一神经细胞分泌的乙酰胆碱传递给后一神经细胞的刺激,使神经对外来刺激不产生反应,而迅速使昆虫表现麻痹、瘫痪的中毒状态,与有机磷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使昆虫表现高度兴奋、痉挛,最后瘫痪死亡的中毒,症状有明显不同。据观察,昆虫接触和摄食药剂后,最初行动缓慢,而失去对作物的侵害能力,以后发育停止,虫体软化,继而瘫痪,直至死亡。由于施药后害虫往往不能在作物上爬行,而能迅速防止其为害,但因致虫体彻底死亡所需的时间较长,而极易被误认为防治效果不佳。所以,对防治效果的调查一般以掌握在施药后3~5天时进行为宜。

化工字典
Cas No:
搜索
别 名:
搜索
分 子 式:
搜索
使用帮助:

你可以输入产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别名或者CAS登记号(即美国化学文摘登记号)进行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