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 61513 | CAS: | 7783-46-2 |
中文名称: | 二氟化铅 | ||
英文名称: | lead difluoride;lead fluoride | ||
别名: | 氟化铅 | ||
分子式: | PbF2 | 分子量: | 245.20 |
熔 点: | 855℃ | ||
密 度: | 相对密度(水=1)8.24 | ||
蒸汽压: | |||
溶解性: |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酸、氢氟酸,溶于硝酸 | ||
稳定性: | 稳定 | ||
外观和形状: | 白色结晶或粉末 | ||
危险标记: | 15(有害品) | ||
用途: | 用作红外线分光材料及同步加速器材料、熔接剂及除硫剂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二氟化铅对粘膜、呼吸道、眼睛、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能引起喉及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及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慢性影响:对肾有损害作用,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铅对生殖功能、胚胎、胎儿及生后的发育都有不良影响,引起血清钙减少,发生氟骨症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燃烧(分解)产物:氟化氢、氧化铅。
速测管法;离子选择电极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GB7484-87,水质,氟化物)
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4-95,空气,氟化物)
双硫腙比色法;火焰原子吸中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 国 (TJ36-79) |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1mg/m3[F] |
中 国 (TJ36-79) |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氟化物) | 0.02mg/m3(一次值) 0.007mg/m3(日均值) |
中国(GB16297-1996)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氟化物) |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9~90(表2);11~100(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10~4.2(表2);0.12~4.9(表1) 三级0.15~.3(表2);0.18~7.5(表1)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0.02(表2);0.02(表1) |
中国(GB5048-92)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氟化物) | 2.0~3.0mg/L(水作,旱作,蔬菜) |
中国(GB11607-89) | 渔业水质标准 | 1mg/L(氟化物) |
中国(GB5749-85)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1.0mg/L(氟化物) |
中国(GB/T14848-93) | 地下水质量标准(mg/L) | I类1.0;II类1.0;III类1.0;IV类2.0;V类2.0以上(氟化物) |
中国(GHZB1-1999)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 |
I类1.0以下 ;II类1.0;III类1.0 ;IV类1.5; V类1.5(氟化物) |
中国(GB8978-1996)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mg/L) |
一级10;二级10~20;三级20~30(氟化物) |
中国(GB5058.3-1996) | 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 | 50mg/L(氟化物) |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溶于水用碳酸钠中和,如溶解不完全先加少许盐酸再加碳酸钠中和,然后用氯化钙。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用清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不燃。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