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 61869 | CAS: | 8052-42-4 |
中文名称: | 沥青 | ||
英文名称: | Bitumen;Asphalt | ||
别名: | 柏油;煤焦油沥青 | ||
分子式: | 分子量: | ||
熔 点: | <470℃ | ||
密 度: | 相对密度(水=1)1.15~ | ||
蒸汽压: | 204.4℃ |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醚、稀乙醇等,溶于四氯化碳 | ||
稳定性: | 稳定 | ||
外观和形状: | 黑色液体,半固体或固体 | ||
危险标记: | 7(易燃液体) | ||
用途: | 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沥表及基烟气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有光毒作用和致肿瘤作用。我国三种主要沥青的毒性:煤焦沥青>页岩沥青>石油沥青,前二者有致癌性。接触沥青的主要皮肤损害有:光毒性皮炎,皮损限于面、颈部等暴露部分;黑变病,皮损常对称分布于暴露部位;呈片状,呈褐-深褐-褐黑色;职业性痤疮;疣状赘生物及事故引起的热烧伤。此外,尚有头昏、头胀,头痛、胸闷、乏力、恶、食欲不振等全身养病和眼、鼻、咽部的刺激症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具有刺激性,致癌性。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能燃烧。燃烧分解时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黑色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成分未知的黑色烟雾。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重量法(HJ/T45-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
荧光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美国(1974) | 车间卫生标准 | 200μg/m3 |
中国(GB16297-1996)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80~280(表1);40~140(表2)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22~12(表1);0.18~10(表2) 三级0.24~18(表1);0.27~15(表2) |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脱离现场。就医。避免阳光照射。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