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

  • 基本信息
  • 制备方法及用途
  • 物化性质
  • 安全信息
  • 毒理性
  • MSDS
  • 结构与计算化学
  • 上游产品
  • 下游产品

二氧化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二氧化氯 
中文别名:
二氧化氯;
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 
英文名称:
Chlorine dioxide
英文别名:
dioxidochlorine(?);
Anthium dioxcide;
Chlorine oxide (ClO2);
Chlorine peroxide;
Chloryl radical;
Alcide;
Chlorine(IV) oxide;
OClO radical;
chlorine dioxine;
dioxidochlorine(.);
Doxcide 50;
Chloroperoxyl;
chlorine oxide;
chloride dioxide;
CHLORINE DIOXIDE;
Caswell No. 179A 
CAS No.:
10049-04-4
分 子 式:
ClO2
分 子 量:
67.45
精确分子量:
66.95870
PSA:
34.14000
EINECS:
233-162-8
InChI:
InChI=1/ClO2/c2-1-3
风险术语:
6-8-26-34-50
分子结构式:
SDS:
查看

二氧化氯 制备方法及用途

制备方法

1.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生产,由于生产工艺和选用原料不同,有许多方法。大体上都是首先制备较高纯度的二氧化氯,然后把二氧化氯吸收到含稳定剂的水溶液中,生成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等相继开发了固体二氧化氯。硫酸-氯酸钠法将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摩尔比为1:1.05的混合水溶液加入反应器,再加入98%硫酸,于35℃下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由通入空气驱出。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送入二氧化氯吸收塔,用含稳定剂的水溶液对流吸收,生成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其未溶的氯气则进入氯气吸收塔,用碱液吸收生成次氯酸钠。盐酸一亚氯酸钠法将亚氯酸钠溶解于水中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加入反应器中,把盐酸按适当配料比在搅拌下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气体,由通入空气驱出。把生成的二氧化氯气体送人二氧化氯吸收塔,用含稳定剂的水溶液对流吸收,生成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其吸附法用硅酸钙、分子筛、硅胶等多孔性物质作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的二氧化氯后变成固体二氧化氯。2.以氯酸盐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还原制得二氧化氯,由于还原剂的不同,又可分为:1.二氧化硫法,其中有新马蒂逊法、新大曹法;2.盐酸法,其中有开斯汀法;3.食盐法,其中有R2法、R3法(SVP法)。目前工业生产应用较多的方法有新马蒂逊法,R2法、R3法、开斯汀法。R8法是80年代中期开发的新方法。(1)新马蒂逊法 将含600 g/L氯酸钠溶液与95%~98%硫酸连续定量地送入反应器,经空气稀释的5%~8%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气体分布板进入反应器。反应器有两个,第一反应器于30~40℃进行反应,而反应大部分在此完成,使用第二反应器可以提高氯酸钠的利用率。反应器产生的气体送到洗气器中,二氧化氯气体送入吸收塔用冷水吸收,制成6~8 g/L二氧化氯水溶液。第二反应器溢流出的废液进入气提塔,从塔底通入少量空气,以提出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氯,气体通过洗气塔进入二氧化氯吸收塔,用冷水吸收,制成二氧化氯水溶液。从气提塔排出废液可回收利用。其(2)开斯汀法用盐酸还原氯酸钠制得二氧化氯和氯化钠,把氯化钠再电解制成氯酸钠。从电解槽出来的溶液含氯酸钠360~400g/L,氯化钠80~100 g/L,与32%盐酸同时加入第一反应器,溢流通过至第六反应器,反应器温度分别为20、40、60、80、100、103℃,使盐酸与氯酸钠充分反应。从最后第三个反应器通人空气,搅拌反应溶液,并稀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气体,经二氧化氯吸收塔用冷水吸收生成二氧化氯水溶液。未被吸收的氯气用碱液吸收,制成次氯酸钠溶液。其(3)R2法将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摩尔比为1:1.05的混合水溶液加入反应器,再加入98%硫酸,于35~55℃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由通入空气驱出。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进入二氧化氯吸收塔,用水对流吸收,生成二氧化氯水溶液,而未溶的氯气则进入氯气吸收塔,用碱液吸收生成次氯酸钠。其气提塔排出的废液,含有芒硝和硫酸,可供牛皮纸浆生产之用。(4)R3法本法生产二氧化氯的反应与R2法基本相同。其关键是独特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它在减压时可得到浓度为36%的产品。在普通常压法中这样的浓度会爆炸。发生器底部流出的反应生成液中的硫酸钠晶体淤浆与氯酸钠和氯化钠混合进料,再煮沸,与硫酸进一步混合,从顶部送入发生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氯和氯气被少量空气稀释后,一起流入冷凝器,经冷却后进人吸收塔。生成二氧化氯溶液含C1O2 8g/L。其为了防止爆炸,整个系统压力维持在26.66~39.99 kPa的低压,这样就保持混合物的稳定性。(5)R8法本法与R3法基本相同,使用甲醇作为还原剂生产二氧化氯,副产的芒硝产量比R3法要少。把原料工业氯酸钠、发烟硫酸、甲醇和氯化钠在特制容器(反应——蒸发——结晶为一体的单元反应器)二氧化氯发生器中,当系统温度(70±4)℃,在13.32 kPa减压下,反应介质酸度控制4~5 mol,氯酸钠与甲醇摩尔比约4:l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氯,流人冷凝器,经冷却后进入二氧化氯吸收塔,生成二氧化氯溶液含C1O2 8~10 g/L。其

合成制备方法

1.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生产,由于生产工艺和选用原料不同,有许多方法。大体上都是首先制备较高纯度的二氧化氯,然后把二氧化氯吸收到含稳定剂的水溶液中,生成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等相继开发了固体二氧化氯。
硫酸-氯酸钠法将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摩尔比为1:1.05的混合水溶液加入反应器,再加入98%硫酸,于35℃下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由通入空气驱出。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送入二氧化氯吸收塔,用含稳定剂的水溶液对流吸收,生成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其

未溶的氯气则进入氯气吸收塔,用碱液吸收生成次氯酸钠。
盐酸一亚氯酸钠法将亚氯酸钠溶解于水中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加入反应器中,把盐酸按适当配料比在搅拌下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气体,由通入空气驱出。把生成的二氧化氯气体送人二氧化氯吸收塔,用含稳定剂的水溶液对流吸收,生成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其

吸附法用硅酸钙、分子筛、硅胶等多孔性物质作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的二氧化氯后变成固体二氧化氯。

2.以氯酸盐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还原制得二氧化氯,由于还原剂的不同,又可分为:1.二氧化硫法,其中有新马蒂逊法、新大曹法;2.盐酸法,其中有开斯汀法;3.食盐法,其中有R2法、R3法(SVP法)。目前工业生产应用较多的方法有新马蒂逊法,R2法、R3法、开斯汀法。R8法是80年代中期开发的新方法。
(1)新马蒂逊法 将含600 g/L氯酸钠溶液与95%~98%硫酸连续定量地送入反应器,经空气稀释的5%~8%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气体分布板进入反应器。反应器有两个,第一反应器于30~40℃进行反应,而反应大部分在此完成,使用第二反应器可以提高氯酸钠的利用率。反应器产生的气体送到洗气器中,二氧化氯气体送入吸收塔用冷水吸收,制成6~8 g/L二氧化氯水溶液。第二反应器溢流出的废液进入气提塔,从塔底通入少量空气,以提出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氯,气体通过洗气塔进入二氧化氯吸收塔,用冷水吸收,制成二氧化氯水溶液。从气提塔排出废液可回收利用。其

(2)开斯汀法用盐酸还原氯酸钠制得二氧化氯和氯化钠,把氯化钠再电解制成氯酸钠。
从电解槽出来的溶液含氯酸钠360~400g/L,氯化钠80~100 g/L,与32%盐酸同时加入第一反应器,溢流通过至第六反应器,反应器温度分别为20、40、60、80、100、103℃,使盐酸与氯酸钠充分反应。从最后第三个反应器通人空气,搅拌反应溶液,并稀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气体,经二氧化氯吸收塔用冷水吸收生成二氧化氯水溶液。未被吸收的氯气用碱液吸收,制成次氯酸钠溶液。其

(3)R2法将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摩尔比为1:1.05的混合水溶液加入反应器,再加入98%硫酸,于35~55℃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由通入空气驱出。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进入二氧化氯吸收塔,用水对流吸收,生成二氧化氯水溶液,而未溶的氯气则进入氯气吸收塔,用碱液吸收生成次氯酸钠。其

气提塔排出的废液,含有芒硝和硫酸,可供牛皮纸浆生产之用。
(4)R3法本法生产二氧化氯的反应与R2法基本相同。其关键是独特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它在减压时可得到浓度为36%的产品。在普通常压法中这样的浓度会爆炸。发生器底部流出的反应生成液中的硫酸钠晶体淤浆与氯酸钠和氯化钠混合进料,再煮沸,与硫酸进一步混合,从顶部送入发生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氯和氯气被少量空气稀释后,一起流入冷凝器,经冷却后进人吸收塔。生成二氧化氯溶液含C1O2 8g/L。其

为了防止爆炸,整个系统压力维持在26.66~39.99 kPa的低压,这样就保持混合物的稳定性。
(5)R8法本法与R3法基本相同,使用甲醇作为还原剂生产二氧化氯,副产的芒硝产量比R3法要少。
把原料工业氯酸钠、发烟硫酸、甲醇和氯化钠在特制容器(反应——蒸发——结晶为一体的单元反应器)二氧化氯发生器中,当系统温度(70±4)℃,在13.32 kPa减压下,反应介质酸度控制4~5 mol,氯酸钠与甲醇摩尔比约4:l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氯,流人冷凝器,经冷却后进入二氧化氯吸收塔,生成二氧化氯溶液含C1O2 8~10 g/L。其


 

用途简介

氧化氯消毒剂特别适用于以下食品加工业、医药等行业的消毒杀菌。

用途

1.主要用于纸浆和纸、纤维、小麦面粉、淀粉的漂白,油脂、蜂蜡等的精制和漂白。饮用水的消毒杀菌处理。

2.二氧化氯作杀菌剂,可用于鱼类的加工过程,用量为0.05g/kg(水溶液);在蔬、果的保鲜中用量为0.01%

3.用于工业水处理,作杀菌消毒剂。亦可作纸浆和纤维的漂白,面粉、油脂、食糖的精练,皮革的脱毛等。

4.稳定性二氧化氯是新型消毒剂,用于循环水系统,能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原虫和藻类,并能清除水中的亚硝酸根。用于珍珠养殖业的消毒杀菌。用含20×10-6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冰块处理对虾,使对虾不会变黑,保鲜效果好。生菜、黄泥螺经其浸泡消毒处理,达到无菌。可用于餐具消毒,冰箱除臭,隐形眼镜片消毒,米糠油净化,汽车除臭消毒。在食品饮料,医院和医药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国外利用载体将稳定性二氧化氯液体制成固体、胶体、颗粒、微胶囊化粉体和缓释型固体,再配以其他辅料。日本已开发了二氧化氯杀菌洗涤剂。

5.用于石油化工厂、合成氨厂和炼油厂等的循环冷却水、宾馆空调冷却水系统的杀菌、灭藻及粘泥剥离

二氧化氯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气体
密度:
3.09g/L
熔点:
-59°C
沸点:
11°C
水溶解性:
Soluble ºC
存储条件/存储方法:
库房低温通风干燥,防火,防高温,轻搬轻放,与氧化剂,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稳定性相关:

1.与水, 或水蒸汽反应生成有毒腐蚀性氯化氢气体; 与非金属, 如磷, 硫等, 燃烧; 热分解有毒氯化物烟雾

2.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受光也易分解,其溶液于冷暗处十分稳定。二氧化氯受热和受光照或遇有机物等能促进氧化作用的物质时,能促进分解并易引起爆炸。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则降低。属强氧化剂,其有效氯是氯的2.6倍。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其它信息:

1.       性状:黄绿色或黄红色气味。有类似氯气和硝酸的特殊刺激臭味。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橙红色。

2.       气体密度:3.09g/L

3.       熔点(ºC):-59

4.       沸点(ºC,常压):11

5.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碱溶液、硫酸。

二氧化氯 安全信息

危险类别码:
R6
安全说明:
S23-S26-S28-S36/37/39-S38-S45-S61
安全标志:
S23:不要吸入蒸汽。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S28:接触皮肤之后,立即使用大量皂液洗涤。
S38:在通风不良的场所,佩戴合适的呼吸装置。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好带去产品容器标签)。
S61:避免排放到环境中。参考专门的说明/安全数据表。
:
危险标志:
O: Oxidizing agent;T+: Very toxic;N: 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

二氧化氯 毒理性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RTECS NUMBER :
FO3000000
CHEMICAL NAME :
Chlorine oxide
CAS REGISTRY NUMBER :
10049-04-4
LAST UPDATED :
199712
DATA ITEMS CITED :
43
MOLECULAR FORMULA :
Cl-O2
MOLECULAR WEIGHT :
67.45
WISWESSER LINE NOTATION :
O2 G

HEALTH HAZARD DATA

ACUTE TOXICITY DATA

TYPE OF TEST :
Standard Draize test
ROUTE OF EXPOSURE :
Administration into the eye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292 mg/kg
TOXIC EFFECTS :
Behavioral - somnolence (general depressed activity) Lungs, Thorax, or Respiration - respiratory stimulation Skin and Appendages - hair
TYPE OF TEST :
LCLo - Lowest published lethal concentration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260 ppm/2H
TOXIC EFFECTS :
Sense Organs and Special Senses (Olfaction) - effect,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Sense Organs and Special Senses (Eye) - effect,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Unreported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140 mg/kg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TD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365 mg/kg/1Y-C
TOXIC EFFECTS :
Blood - pigmented or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 Blood - other changes Nutritional and Gross Metabolic - weight loss or decreased weight gain
TYPE OF TEST :
TC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concentration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10 ppm/4H/14D-I
TOXIC EFFECTS :
Sense Organs and Special Senses (Olfaction) - effect,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Kidney, Ureter, Bladder - other changes Related to Chronic Data - death
TYPE OF TEST :
TD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DOSE :
960 mg/kg
SEX/DURATION :
female 76 day(s) pre-mating female 1-20 day(s) after conception
TOXIC EFFECTS :
Reproductive - Fertility - pre-implantation mortality (e.g. reduction in number of implants per female; total number of implants per corpora lutea) Reproductive - Fertility - litter size (e.g. # fetuses per litter; measured before birth)
TYPE OF TEST :
TD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DOSE :
570 mg/kg
SEX/DURATION :
female 14 day(s) pre-mating - 21 day(s) post-birth
TOXIC EFFECTS :
Reproductive - Effects on Newborn - behavioral Reproductive - Effects on Newborn - physical
TYPE OF TEST :
TD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DOSE :
1130 mg/kg
SEX/DURATION :
male 8 week(s) pre-mating female 2 week(s) pre-mating - 3 week(s) post-birth
TOXIC EFFECTS :
Reproductive - Effects on Newborn - biochemical and metabolic
TYPE OF TEST :
TD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DOSE :
840 mg/kg
SEX/DURATION :
female 1-21 day(s) after conception lactating female 21 day(s) post-birth
TOXIC EFFECTS :
Reproductive - Effects on Newborn - growth statistics (e.g.%, reduced weight gain)
TYPE OF TEST :
DNA inhibition

MUTATION DATA

TEST SYSTEM :
Rodent - mouse
REFERENCE :
FCTOD7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Pergamon Press Inc., Maxwell House, Fairview Park, Elmsford, NY 10523) V.20- 1982- Volume(issue)/page/year: 26,487,1988 *** REVIEWS *** ACGIH TLV-STEL 0.83 mg/m3 (0.3 ppm) DTLVS* The Threshold Limit Values (TLVs) and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 (BEIs) booklet issues by 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 Cincinnati, OH, 1996 Volume(issue)/page/year: TLV/BEI,1997 ACGIH TLV-TWA 0.28 mg/m3 (0.1 ppm) DTLVS* The Threshold Limit Values (TLVs) and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 (BEIs) booklet issues by 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 Cincinnati, OH, 1996 Volume(issue)/page/year: TLV/BEI,1997 *** U.S.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 EPA FIFRA 1988 PESTICIDE SUBJECT TO REGISTRATION OR RE-REGISTRATION FEREAC Federal Register.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upt. of Documents, Washington, DC 20402) V.1- 1936- Volume(issue)/page/year: 54,7740,1989 MSHA STANDARD-air:TWA 0.1 ppm (0.3 mg/m3) DTLVS* The Threshold Limit Values (TLVs) and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 (BEIs) booklet issues by 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 Cincinnati, OH, 1996 Volume(issue)/page/year: 3,46,1971 OSHA PEL (Gen Indu):8H TWA 0.1 ppm (0.3 mg/m3) CFRGBR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upt. of Documents, Washington, DC 20402) Volume(issue)/page/year: 29,1910.1000,1994 OSHA PEL (Fed Cont):8H TWA 0.1 ppm (0.3 mg/m3) CFRGBR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upt. of Documents, Washington, DC 20402) Volume(issue)/page/year: 41,50-204.50,1994 ***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 OEL-AUSTRALIA:TWA 0.1 ppm (0.3 mg/m3);STEL 0.3 ppm (0.9 mg/m3) JAN 1993 OEL-AUSTRIA:TWA 0.1 ppm (0.3 mg/m3) JAN 1993 OEL-BELGIUM:TWA 0.1 ppm (90.28 mg/m3);STEL 0.3 ppm (0.32 mg/m3) JAN 1993 OEL-DENMARK:TWA 0.1 ppm (0.3 mg/m3) JAN 1993 OEL-FINLAND:TWA 0.1 ppm (0.3 mg/m3);STEL 0.3 ppm (0.9 mg/m3) JAN 1993 OEL-FRANCE:TWA 0.1 ppm (0.3 mg/m3);STEL 0.3 ppm (0.8 mg/m3) JAN 1993 OEL-GERMANY:TWA 0.1 ppm (0.3 mg/m3) JAN 1993 OEL-THE NETHERLANDS:TWA 0.1 ppm (0.3 mg/m3) JAN 1993 OEL-THE PHILIPPINES:TWA 0.1 ppm (0.3 mg/m3) JAN 1993 OEL-POLAND:TWA 0.3 mg/m3 JAN 1993 OEL-RUSSIA:STEL 0.1 mg/m3 JAN 1993 OEL-SWEDEN:TWA 0.1 ppm (0.3 mg/m3);STEL 0.3 ppm (0.8 mg/m3) JAN 1993 OEL-SWITZERLAND:TWA 0.1 ppm (0.3 mg/m3);STEL 0.2 ppm (0.6 mg/m3) JAN 1993 OEL-THAILAND:TWA 0.1 ppm (0.3 mg/m3) JAN 1993 OEL-TURKEY:TWA 0.1 ppm (0.3 mg/m3) JAN 1993 OEL-UNITED KINGDOM:TWA 0.1 ppm (0.3 mg/m3);STEL 0.3 ppm JAN 1993 OEL IN BULGARIA, COLOMBIA, JORDAN, KOREA check ACGIH TLV OEL IN NEW ZEALAND, SINGAPORE, VIETNAM check ACGIH TLV *** NIOSH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SURVEILLANCE DATA *** NIOSH RECOMMENDED EXPOSURE LEVEL (REL) : NIOSH REL TO CHLORINE DIOXIDE-air:10H TWA 0.1 ppm;STEL 0.3 ppm REFERENCE : NIOS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U.S. Dep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Reports and Memoranda. Volume(issue)/page/year: DHHS #92-100,1992 NIOSH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 DATA : NOES - Nation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 (1983) NOES Hazard Code - 18045 No. of Facilities: 236 (estimated) No. of Industries: 7 No. of Occupations: 12 No. of Employees: 7892 (estimated) No. of Female Employees: 4348 (estimated)
毒理学数据:

口服-大鼠 LD50: 292 毫克/公斤; 吸入-大鼠 LDL0: 500 PPM/15分,对呼吸器官黏膜和眼有刺激作用。

对人体有害,其毒性与氯气相似,能侵蚀眼睛和呼吸器官。在浓度含量高的情况下,侵入中枢神经使人致死。在空气中容许浓度为0.3mg/m3。如已吸入时,立即移送到清净的空气中。如不慎溅入眼睛,用水充分冲洗干净。

工作前必须穿戴工作服、橡皮围裙、乳胶手套、个人专用的保护面具。在工作时,要求生产设备密闭,通风良好。下班后,务必淋浴。

二氧化氯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lorine dioxide;Chlorine oxi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0049-04-4
分子式: ClO2
分子量: 67.4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二氧化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能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受热、震动、撞击、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无意义
自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ACGIH 0.1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沿地面扩散,一般稀释为10%以下的溶液使用、贮存。
pH:  
熔点(℃): -59
沸点(℃): 9.9(97.2kPa,爆炸)
相对密度(水=1): 3.09(1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3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分子式: ClO2
分子量: 67.45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不稳定
禁配物: 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氯化氢。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 A级无机剧毒品。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二氧化氯 分子结构与计算化学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4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8.1

7.重原子数量: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7.5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推荐供应商更多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