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

  • 基本信息
  • 制备方法及用途
  • 物化性质
  • 安全信息
  • 毒理性
  • MSDS
  • 结构与计算化学
  • 上游产品
  • 下游产品

硝酸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硝酸 
中文别名:
硝酸;
氢氮水;
硝镪水 
英文名称:
Nitric acid
英文别名:
Nitric acid;
Aqua fortis;
Azotic acid;
Fumic acid;
Hydrogen nitrate;
NSC 147791;
NSC 15203;
Nital;
Nitric acid (HONO2);
Nitryl hydroxide 
CAS No.:
7697-37-2
分 子 式:

HNO3

分 子 量:
63.01 .
精确分子量:
62.99564
PSA:
66.05000
MDL:
MFCD00011349
EINECS:
231-714-2
InChI:
InChI=1S/HNO3/c2-1(3)4/h(H,2,3,4)
危险品标志:

OxidizingO;CorrosiveC

风险术语:

R8;R35;R34;R20

安全术语:

S23;S26;S36;S45

分子结构式:
SDS:
查看

硝酸 制备方法及用途

制备方法

按稀硝酸和浓硝酸分述如下。(一)稀硝酸工业上制取稀硝酸的方法有常压法、综合法、中压法和GP双加压法。常压法是氨一空气混合气在常压下氧化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在常压下经多级填料吸收塔进行水吸收,以制得稀硝酸。其尾气经碱吸收后排放。综合法足净化后的氨-空气混合气经鼓风机升压,预热后通过纸板过滤器进入氧化炉,氧化成一氧化氮。气体进人冷却洗涤器,进入氧化塔进行一氧化氮氧化,随即进入酸吸收塔,由塔顶加入水进行吸收生成稀硝酸。由塔底部流出的硝酸进入漂白塔,制得稀硝酸成品。中压法是采用蒸汽透平与尾气膨胀压缩机直接驱动空气透平压缩机。经漂白塔、氧化塔、吸收塔制得稀硝酸成品。GP双加压法是采用两台氧化炉并联操作。生成的气体再经冷凝吸收,制得稀硝酸产品。稀硝酸生产其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二)浓硝酸工业上制取浓硝酸的方法有间接法、直接法(见发烟硝酸)和超共沸酸的蒸馏法。间接法是先制得稀硝酸,然后稀硝酸在脱水剂存在的情况下,经提纯、精馏、冷凝、漂白等工序制得浓硝酸,作为脱水剂的有硝酸镁和浓硫酸等。超共沸酸蒸馏法包括氨的氧化、超共沸酸的制取和直接蒸馏等步骤。精制方法:硝酸中所含杂质大多为氮的氧化物。精制时添加少量硝酸钾进行蒸馏即可除去。以工业硝酸为原料,经精馏、冷凝分离除去杂质后,再经微孔膜过滤去除杂质,得到无色透明的电子级硝酸。(三)制法 将发烟硝酸用电导水稀释到90%左右。加热蒸馏,首先蒸出的是浓硝酸,弃去前段馏分(约总量10%),沸点逐升至120.5℃,达到恒沸点,此时蒸出的硝酸含量68.5%,为保证试剂质量,要留有一定量残液。根据所需硝酸的浓度要求,可加适量水稀释。初馏物和残液可作为原料反复使用。用压缩空气将溶在硝酸溶液中的少量NO2吹出,可得无色透明溶液。要除去氯离子,可在蒸馏前加入硝酸银,直到不再有氯化银沉淀生成为止,并在30~40℃下静置澄清,采用虹吸将清液移至蒸馏器中,可根据氯离子含量,来确定硝酸银用量(一般过量20%左右)。(四)硝酸制备一般采用氨氧化法:以铂为催化剂,将氨氧化为一氧化氮,再用空气与浓硝酸全部氧化为二氧化氮,然后用浓硝酸吸收,生成发烟硝酸,再经过解吸而得。或由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再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二氧化氮,用水吸收得到稀硝酸。

合成制备方法

按稀硝酸和浓硝酸分述如下。
(一)稀硝酸
工业上制取稀硝酸的方法有常压法、综合法、中压法和GP双加压法。
常压法是氨一空气混合气在常压下氧化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在常压下经多级填料吸收塔进行水吸收,以制得稀硝酸。其尾气经碱吸收后排放。
综合法足净化后的氨-空气混合气经鼓风机升压,预热后通过纸板过滤器进入氧化炉,氧化成一氧化氮。气体进人冷却洗涤器,进入氧化塔进行一氧化氮氧化,随即进入酸吸收塔,由塔顶加入水进行吸收生成稀硝酸。由塔底部流出的硝酸进入漂白塔,制得稀硝酸成品。
中压法是采用蒸汽透平与尾气膨胀压缩机直接驱动空气透平压缩机。经漂白塔、氧化塔、吸收塔制得稀硝酸成品。
GP双加压法是采用两台氧化炉并联操作。生成的气体再经冷凝吸收,制得稀硝酸产品。
稀硝酸生产其
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二)浓硝酸
工业上制取浓硝酸的方法有间接法、直接法(见发烟硝酸)和超共沸酸的蒸馏法。间接法是先制得稀硝酸,然后稀硝酸在脱水剂存在的情况下,经提纯、精馏、冷凝、漂白等工序制得浓硝酸,作为脱水剂的有硝酸镁和浓硫酸等。超共沸酸蒸馏法包括氨的氧化、超共沸酸的制取和直接蒸馏等步骤。
精制方法:硝酸中所含杂质大多为氮的氧化物。精制时添加少量硝酸钾进行蒸馏即可除去。
以工业硝酸为原料,经精馏、冷凝分离除去杂质后,再经微孔膜过滤去除杂质,得到无色透明的电子级硝酸。
(三)制法 将发烟硝酸用电导水稀释到90%左右。加热蒸馏,首先蒸出的是浓硝酸,弃去前段馏分(约总量10%),沸点逐升至120.5℃,达到恒沸点,此时蒸出的硝酸含量68.5%,为保证试剂质量,要留有一定量残液。根据所需硝酸的浓度要求,可加适量水稀释。初馏物和残液可作为原料反复使用。用压缩空气将溶在硝酸溶液中的少量NO2吹出,可得无色透明溶液。要除去氯离子,可在蒸馏前加入硝酸银,直到不再有氯化银沉淀生成为止,并在30~40℃下静置澄清,采用虹吸将清液移至蒸馏器中,可根据氯离子含量,来确定硝酸银用量(一般过量20%左右)。
(四)硝酸制备一般采用氨氧化法:以铂为催化剂,将氨氧化为一氧化氮,再用空气与浓硝酸全部氧化为二氧化氮,然后用浓硝酸吸收,生成发烟硝酸,再经过解吸而得。或由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再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二氧化氮,用水吸收得到稀硝酸。

用途简介

基本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硝酸磷肥。在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应用甚广。溶解金属。无机酸的介质。氧化剂。有机合成中制取硝基化合物。无机合成中制备硝酸盐、染料、肥料及医药中间体制造、主要用于制造硝酸铵、硝酸铵钙、硝酸磷肥、硝磷酸钾等复合肥料国防工业用于制造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苦味酸等。

用途

1.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硝酸铵、硝酸铵钙、硝酸磷肥、氮磷钾等复合肥料。有机工业用于制造四硝基甲烷、硝基己烷、l-硝基丙烷、2,4-二硝基苯氧乙醇等硝基化合物。染料工业用于对硝基苯甲醚、4,4’-二硝基二苯醚、对硝基苯酚、2,5-二氯硝基苯等染料中间体的合成。涂料工业用于制造硝基清漆和硝基瓷漆。医药工业用于制造硝基苯乙酮。硝酸作为氧化剂可氧化醇、苯胺及其他化学品。并已经用于火箭的推进剂。硝酸也是制造钙、铜、银、钴和锶等的硝酸盐的原料。

2.硝酸属于强氧化性酸,对大多数金属有腐蚀作用。高浓度硝酸对金属有钝化作用。硝酸用于清洗碳素钢、不锈钢、铜、黄铜、碳素钢不锈钢组成的设备,可除去水垢、铁锈,对 α-Fe2O3和磁性Fe3O4有良好的溶解力。 在生物法污水处理过程中,可用作微生物养分中的氮源等。此外,硝酸广泛用于化肥、化纤、医药、染料、橡胶等的制造,在国防工业、冶金工业、印染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部门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分析化学试剂。

3.硝酸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产品。在水处理领域,硝酸可用作碳素钢、不锈钢设备的清洗除锈剂,用在污水、废水的氧化还原处理过程中;在污水的生物法处理过程中,可用作微生物养分中的氮源等。

4.用作蚀刻剂及强酸性清洗腐蚀剂,可与冰醋酸、双氧水等配合使用。

5.用作分析试剂,如作溶剂,氧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制取各类硝基化合物。

6.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炸药、冶金、医药等工业。[17]

硝酸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
1.41 g/mL at 20 °C
熔点:
-42 °C
沸点:
120.5 °C(lit.)
闪点:
120.5°C
水溶解性:
>100 g/100 mL (20 ºC)
蒸汽密度:
1 (vs air)
存储条件/存储方法: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H发孔剂、碱类、氰化物、可燃、易燃物分开存放
稳定性相关:

1.化学性质:硝酸为强酸,遇光及空气部分发生分解。加热时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和氧气。稀硝酸比较稳定,70%~90%硝酸在0℃,阴暗处不发生分解。浓硝酸氧化性强,标准氧化电位。

2.硫、磷经硝酸氧化可生成硫酸和磷酸。能溶解多种金属形成硝酸盐溶液。铁、铬、铝等金属在浓硝酸中处于钝态而不作用,但可溶于稀硝酸中。锡、锑、钼等生成不溶性氧化物,金、铂等不发生反应。硝酸能与多种有机化合物发生硝化或氧化反应,生成硝基化合物或氧化产物。

3.稳定性[12]  稳定

4.禁配物[13]  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

5.聚合危害[14]  不聚合

6.分解产物[15]  氮氧化物

其它信息:

1.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1]

2.熔点(℃):-42(无水)[2]

3.沸点(℃):83(无水)[3]

4.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4]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3[5]

6.饱和蒸气压(kPa):6.4(20℃)[6]

7.临界压力(MPa):6.89[7]

8.辛醇/水分配系数:0.21[8]

9.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乙醚。[9]

10.黏度(mPa·s,20ºC):0.89

11.比热容(KJ/(kg·K),98.15%):1.99

12.比热容(KJ/(kg·K),90.33%):2.22

13.比热容(KJ/(kg·K),70.00%):2.56

14.比热容(KJ/(kg·K),40.00%):2.80

15.电导率(S/m,30.42%):7008

16.电导率(S/m,51.78%):5554.2

17.电导率(S/m,78.96%):1945.1

18.电导率(S/m,98.50%):167.8

19.生成热(KJ/mol,H.N.30):173.79

20.生成热(KJ/mol,H.NO.20):264.12

21.生成热(KJ/mol,NO2.O.H):182.21

硝酸 安全信息

包装等级:
II
风险类别:
8
海关代码:
2808000090
WGK_Germany:
1
德国有关水污染物质的分类清单
危险类别码:
R8;R35
安全说明:
S23-S26-S36-S45
RTECS号:
QU5900000
安全标志:
S23:不要吸入蒸汽。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S36:穿戴合适的防护服装。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好带去产品容器标签)。
危险标志:
C:Corrosive

硝酸 毒理性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RTECS NUMBER :
QU5900000
CHEMICAL NAME :
Nitric acid (red fuming)
CAS REGISTRY NUMBER :
7697-37-2
LAST UPDATED :
199712
DATA ITEMS CITED :
27
MOLECULAR FORMULA :
H-N-O3

HEALTH HAZARD DATA

ACUTE TOXICITY DATA

TYPE OF TEST :
LC50 - Lethal concentration,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67 ppm(NO2)/4H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REFERENCE :
AMIHBC AMA Archives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Chicago, IL) V.2-10, 1950-54. For publisher information, see AEHLAU. Volume(issue)/page/year: 10,418,1954 ** OTHER MULTIPLE DOSE TOXICITY DATA **
TYPE OF TEST :
TC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concentration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9300 ppb(NO2)/4H/10D-I
TOXIC EFFECTS :
Lungs, Thorax, or Respiration -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change in trachea or bronchi Lungs, Thorax, or Respiration - fibrosis, focal (pneumoconiosis)
REFERENCE :
AMIHBC AMA Archives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Chicago, IL) V.2-10, 1950-54. For publisher information, see AEHLAU. Volume(issue)/page/year: 6,20,1952 *** REVIEWS *** TOXICOLOGY REVIEW BEPRDY Bulletin Europeen de Physiopathologie Respiratoire. (Oxford, UK) V.12-15, 1976-79. Volume(issue)/page/year: 13,191,1977 TOXICOLOGY REVIEW XPHBAO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Public Health Bulletin. (Washington, DC) Volume(issue)/page/year: 272,1,1941 ***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 OEL-ARAB Republic of Egypt:TWA 2 ppm (5 mg/m3) JAN 1993 OEL-AUSTRALIA:TWA 2 ppm (5 mg/m3);STEL 4 ppm (10 mg/m3) JAN 1993 OEL-BELGIUM:TWA 2 ppm (5.2 mg/m3);STEL 4 ppm (10 mg/m3) JAN 1993 OEL-DENMARK:TWA 2 ppm (5 mg/m3) JAN 1993 OEL-FINLAND:TWA 2 ppm (5 mg/m3);STEL 5 ppm (13 mg/m3);Skin JAN 1993 OEL-FRANCE:TWA 2 ppm (5 mg/m3);STEL 4 ppm (10 mg/m3) JAN 1993 OEL-GERMANY:TWA 10 ppm (25 mg/m3) JAN 1993 OEL-HUNGARY:STEL 5 mg/m3 JAN 1993 OEL-JAPAN:TWA 2 ppm (5.2 mg/m3) JAN 1993 OEL-THE PHILIPPINES:TWA 2 ppm (5 mg/m3) JAN 1993 OEL-POLAND:TWA 10 mg/m3 JAN 1993 OEL-RUSSIA:TWA 2 ppm;STEL 2 mg/m3;Skin JAN 1993 OEL-SWEDEN:TWA 2 ppm (5 mg/m3);STEL 5 ppm (13 mg/m3) JAN 1993 OEL-SWITZERLAND:TWA 2 ppm (5 mg/m3);STEL 4 ppm (10 mg/m3) JAN 1993 OEL-THAILAND:TWA 2 ppm (5 mg/m3) JAN 1993 OEL-TURKEY:TWA 2 ppm (5 mg/m3) JAN 1993 OEL-UNITED KINGDOM:TWA 2 ppm (5 mg/m3);STEL 4 ppm (10 mg/m3) JAN 1993 *** NIOSH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SURVEILLANCE DATA *** NIOSH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 DATA : NOHS - National Occupational Hazard Survey (1974) NOHS Hazard Code - 50742 No. of Facilities: 18088 (estimated) No. of Industries: 197 No. of Occupations: 101 No. of Employees: 132401 (estimated) NOES - Nation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 (1983) NOES Hazard Code - 50742 No. of Facilities: 18239 (estimated) No. of Industries: 201 No. of Occupations: 120 No. of Employees: 297627 (estimated) No. of Female Employees: 76316 (estimated)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10]  LC50:130mg/m3(大鼠吸入,4h);67ppm(小鼠吸入,4h)

2.刺激性  暂无资料

生态数据:

1.生态毒性  暂无资料

2.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4.其他有害作用[11]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硝酸 MSDS

国标编号:
CAS: 7697-37-2
中文名称: 硝酸
英文名称: Nitric acid
别 名: 氢氮水;硝强水;Aqua fortis;Hydrogen nitrate;Azotic acid
分子式: HNO3
分子量: 63.0
熔 点: -41.59℃,沸 点:83℃
密 度: 1.41(20℃)(68%硝酸)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遇潮气或受热分解而成有刺鼻臭味的二氧化氮
外观与性状: 透明、无色或带黄色有独特的窒息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
危险标记:
用 途: 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

危规分类

GB8.1类81002。原铁规: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91002。UN No.2031。IMDG CODE 8185页,8类。
规 格:工业级,浓硝酸,GB337-84,含量:一级品≥98.2%,二级品≥97.2%。

用 途

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地用于化肥、国防、冶金、化纤、化工、染料,制药等工业。

性 状

透明、无色或带黄色有独特的窒息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遇潮气或受热分解而成有刺鼻臭味的二氧化氮。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和材料(除铝和特殊的铬合金钢)。浓硝酸在长期储存后(尤其是在光线照射下),会分解释出二氧化氮。

理化特性

相对密度:1.503(25℃); 1.41(20℃)(68%硝酸)
熔 点:(-41.59)℃; (-37.68)℃(一水物)
沸 点: 83℃; 120.5℃(68%硝酸)

危险特性

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与可燃物、还原剂和有机物如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与硝酸蒸气接触很危险。

消防措施

用水灭火。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毒 理 学

硝酸液及硝酸蒸气对皮肤和粘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浓硝酸烟雾可释放出五氧化二氮(硝酐)遇水蒸气形成酸雾,可迅速分解而形成二氧化氮,浓硝酸加热时产生硝酸蒸气,也可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吸入后可引起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人在低于12 ppm(30 mg/m^3)左右时未见明显的损害。吸入可引起肺炎。大鼠吸入LC50 49 ppm/4小时。

国外报道3例吸入硝酸烟雾后短时间内无呼吸道症状。4-6h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后均有发绀及口、鼻流出泡沫液体。给机械通气及100%氧气吸入。在24h内死亡。经尸检,肺组织免疫组织学分析及电镜检查表明细胞损伤可能由于二氧化氮的水合作用产生自由基所引起的,此种时间依赖的作用可能是迟发性肺损伤症状的部分原因。

临床表现

吸入硝酸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参见《氮氧化物》。

口服硝酸可引起腐蚀性口腔炎和胃肠炎,可出现休克或肾功能衰竭等。参见《硫酸》。

皮肤或眼接触硝酸液可引起灼伤。皮肤接触硝酸的部位呈褐黄色。

急救处理

立即脱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眼或皮肤污染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口服后立即用清水漱口,有消化道损伤时洗胃需谨慎。

吸入中毒的治疗参见《氮氧化物》。

口服中毒的处理参见<消化道酸碱灼伤的治疗>。

皮肤灼伤的处理参见<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

眼灼伤的处理参见<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腐蚀品。副标志毒害品。包装方法:(Ⅰ)类。玻璃瓶外木箱,内衬不燃材料、耐酸坛外木格箱、铝桶或不锈钢桶装。储运条件:储存处要和其他仓间隔离,良好通风,避光,并远离热源。用耐酸地坪。大量储存地要有围墙或门栏,以防万一漏出时向外扩散。并备有中和剂。储库外要备有消防龙头和氧气防毒面具,以应急救。与氧化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碱性物质、松节油、有机酸以及各种可燃物(如木屑、稻草、纸张、废纱头等)、有机物或易氧化物相隔绝。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包括对眼睛、脸、手和臂的防护),要用耐酸材料制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撞击、震动、斜倒。硝酸是挥发性酸,不宜久储。

泄漏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须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一旦泄漏立即用水冲洗,如大量溢出,则工作人员均要撤离储库,用水或碳酸钠中和硝酸,稀释的污水pH 降至5.5~8.5放入废水系统。

硝酸 分子结构与计算化学数据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9.60

2、摩尔体积(cm3/mol):38.8

3、等张比容(90.2K):107.4

4、表面张力(dyne/cm):58.6

5、极化率(10-24cm3):3.80

推荐供应商更多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