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吲熟酯为本公司优势产品,可申请免费样品
2. 极速发货,高效助力生产
3. 品质保证,稳定供应
4. 支持验收后付款
吲熟酯 | |
---|---|
参数 | 数值 |
植物调节剂 | 吲熟酯是与吲哚乙酸(IAA)相似的一种化合物。最早由日产化学工业公司于1976年开发,并在1981年投产。其生理作用特征表现在控制植物营养生长,并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目前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瓜果类经济作物的品质改良及增产与早熟,特别是在柑橘上,可促进柑橘根系活动,增强水分代谢,加速树体对矿物质养分的吸收以及刺激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加速果实脱落和提早成熟。吲熟酯在日本作为一种植物调节剂的使用量仅次于赤霉素和青鲜素。 |
理化性质 | 纯品黄色结晶,熔点76.6~78.1℃, 250℃以上分解。24℃时在下列溶剂中的溶解度(g/ L)为:丙酮673;乙醇512;乙酸乙酯496;己烷 0.213;煤油2.19;甲醇691;异丙醇381;水0.225。在一般贮存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 |
应用领域 | 吲熟酯应用在柑橘上,与一般的生产调节剂相比,不仅有防止落果,促早熟,提高品质的效用,还具有疏果的作用,因此具有取代NAA作疏果剂的重要依据之一。 吲熟酯在柑橘生产中的几个应用: (1)疏果吲熟酯的疏果效果涉及到使用浓度、用药时期、果径大小以及环境温度。其最佳使用浓度一般为100~200ppm;喷洒时期应在盛花后10~20天后进行;果径越小,疏果效果越佳;环境温度的提高会促进疏果效应。吲熟酯与乙烯利等疏果剂不同,在疏果的同时不会引起落叶,所以是一种理想的疏果促长调节剂。 (2)提升果品吲熟酯可增加柑橘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柑橘的糖度,加速果实着色并改变氨基酸组成。这是因为吲熟酯在使用后会迅速转移至植株根部,从而增强植株根部对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最终改善果实的品质;在吲熟酯使用后期,植株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会减少,造成果实糖分升高,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感。 减少浮皮吲熟酯使用后不仅不会造成柑橘浮皮还能减少贮藏期果实浮皮的发生。这是因为吲熟酯代谢生成的5-氯-吲唑-羧酸使果实中乙烯的生成减少,从而减轻浮皮现象的发生。 |
毒性 | 对大鼠和小鼠的急性毒性如下表所示: |
降解代谢 | 大鼠口服或吸入吲熟酯后,在24小时内 经尿道排出,在器官中残留量很少。在0.1公顷用 200mg/L的本品300~500升处理柑桔树后86~144 天,在果肉中的残留量<0.005~0.01mg/kg,果皮中的 残留量<0.01~0.19mg/kg。进入土壤后,能迅速降解。 |
作用机理 | 吲熟酯是激素型植物生长调节 剂。在植物体内释放出乙烯,生成离层而使幼果脱落。作喷雾处理后,几天内药剂就能从叶面迅速转移到根部,从而增进了根系的生理活性。吲熟酯能提高植株对矿物质和水的代谢功能,还能提高果实质量。 作用对象和使用方法 在收获前20~40天,用100mg/L的吲熟酯叶面喷洒葡萄、菠萝和甘蔗,2~3 周后再喷1次药,果实(蔗杆)中含糖量明显增加,同时使氨基酸和其他有机酸的含量发生改变。收获的果实中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比未用药处理的高5%~10%, 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亦可用作苹果、梨、桃等的化学疏果,一般施用浓度为100~200mg/L,可使苹果和梨提前成熟5~15天。本品还能处理小麦、大豆和马铃薯, 增加其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喷洒吲熟酯后,即由植物叶 面迅速内吸,药效可以维持3周之久。 |
别名 | 5-氯-1H-吲唑-3-基乙酸乙酯;吲熟酯;吲唑酯;促长抑唑;5-氟吲唑-3-乙酸乙酯;5-氯-1H-吲唑-3-乙酸乙酯 |
英文别名 | ethyl-5-chloro-3(1h)-indazolylacetate;etychlozate;IZAA;figaron;Ethyl5-chloro-1H-indazole-3-acetate;ETHYCHLOZATE;EthychlozatePESTANAL;ethychlozate(jmaf) |
吲熟酯 | |
---|---|
参数 | 数值 |
熔点 | 77°C |
密度 | 1.3408 (rough estimate) |
折射率 | 1.5500 (estimate) |
储存条件 | 0-6°C |
形态 | neat |
CAS 数据库 | 27512-72-7(CAS DataBase Reference) |
吲熟酯 | |
---|---|
参数 | 数值 |
危险品标志 | C |
危险类别码 | 20-34 |
安全说明 | 26-36/37/39-45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3263 8/PG 3 |
WGK Germany | 3 |
RTECS号 | NK7755000 |
2,5-二溴对苯二甲酸(13731-82-3 ) | 四氰合镍酸钾水合物(339527-86-5 ) | 2-氧代-7-氮杂螺[3.5]壬烷-7-甲酸叔丁酯(203661-69-2 ) | 甲基氯化镁(676-58-4 ) | 甲巯咪唑(60-56-0 ) | D(+)-2-氨基-1-丁醇(5856-62-2 ) | 达西司坦(18725-37-6 ) | 5-甲基嘧啶(2036-41-1 ) | 2-氨基-5-甲氧基苯甲酸(6705-03-9 ) | 4-二苯并呋喃硼酸(100124-0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