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H9Cl3F5N3O3
1. 氟啶脲为本公司优势产品,可申请免费样品
2. 极速发货,高效助力生产
3. 品质保证,稳定供应
4. 支持验收后付款
氟啶脲 | |
---|---|
参数 | 数值 |
概述 | 氟啶脲为苯甲酰脲类氟代氮杂环杀虫剂, 具有作用机理独特、高效、毒性极低、对环境友好等显著特点。可用于蔬菜、棉花、果树、松树等, 主要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苹果桃小食心虫及松毛虫等, 防治效果显著, 特别对蔬菜害虫的防治, 将成为取代现在所用高毒农药的主要品种之一, 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杀虫剂品种。 |
理化性质 | 纯品为白色或黄白色无味结晶粉末,熔点226.5℃ (分解)。难溶于水,易溶于酮类、芳烃及醇类。在光和热下稳定,在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 |
特点 | 有胃毒、触杀(抑制几丁质合成)作用,对害虫药效高,但药效缓慢。作用机理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蜕皮,使卵的孵化、幼虫蜕皮及蛹发育畸形,成虫羽化受阻。 有关氟啶脲的概述、理化性质、特点、合成、注意事项等是由Chemicalbook的侍艳编辑整理。(2015-11-17) |
合成 | 以2,6-二氯-4-氨基苯酚为原料与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经醚化反应得到3,5-二氯-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胺; 进一步与2,6-二氟苯甲酰胺和固体光气的反应产物2,6-二氟苯甲酰异氰酸酯反应, 经过缩合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氟啶脲,并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总收率达95%。 1.3,5-二氯-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胺(4)的合成 18.2g( 0.10 mol)2,6-二氯-4- 胺基苯酚、21.6g(0.10 mol)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5)、20.0 g (0.15 mol)碳酸钾和0.5g 催化剂溶于120mL DMF 中, 在110~115℃反应。用色谱监控, 当原料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含量≤0.5%结束反应,约6h。结束反应后,过滤除去残渣,减压除去溶剂;再依次用二氯乙烷3×100mL萃取、水3×150mL洗涤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得到3,5-二氯-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胺(4)的二氯乙烷溶液(待用)。 2.2,6-二氟苯甲酰异氰酸酯(3)的合成 将15.7g(0.10 mol)2,6-二氟苯甲酰胺(2)溶于150mL二氯乙烷,在-5℃加入15.0g(0.05mol)固体光气, 保温1h后,升温至回流反应5h,尾气用5%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用色谱监控, 当2,6-二氟苯甲酰胺含量≤0.5%,冷却至室温待用。2.3.3氟啶脲(1)的合成。 将3,5-二氯-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胺(4)的二氯乙烷的溶液,在80~85℃下,缓慢滴加入2,6-二氟苯甲酰异氰酸酯(3)的二氯乙烷溶液中,滴加时间约为30min,保温2h,取样中控,待醚化物含量≤0.5%,常压回收溶剂二氯乙烷,抽滤,烘干后得到47.0g灰白色至白色的氟啶脲产品。 图1为氟啶脲的合成 |
防治对象与使用方法 | 对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活性高,对蚜虫、叶蝉、飞虱无效。 1.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在1~3龄幼虫期,用5%乳油1 000 ~4 000倍液喷雾。可根据害虫的发生严重程度以及虫龄的大小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做适当调整。 2.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瓢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在幼虫初孵期用5%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 3.防治豆荚螟,用1 000~2 000倍液在作物开花期和害虫盛卵期分别施药1次。 |
注意事项 | 1.施药适期较一般有机磷、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提早3天左右,最好在低龄幼虫期喷药,钻蛀性害虫宜在产卵盛期施药。 2.无内吸传导作用,施药必须均匀周到。 3.严禁在桑园、鱼塘等场所及其周围使用。 4.棉花和甘蓝每季作物使用不超过3次,柑橘不超过2次。安全间隔期棉花和柑橘均为21天,甘蓝7天。 |
毒性 | 大鼠急性经口 LD50为8500mg/kg,小鼠为7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 LD50为1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 LC50为1846mg/m3。对家兔眼睛、皮肤无刺激性。豚鼠致敏试验阴性。大鼠亚急性经口无作用剂量每天为3mg/kg,家兔亚急性经皮无作用剂量为每天1000mg/kg;大鼠慢性经口无作用剂量为50mg/kg。未发现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鲤鱼 LC50为300mg/L (96h),对鸟类、蜜蜂安全,对家蚕敏感。 |
化学性质 | 纯品为白色无臭味晶。m.p.232~233.5℃,相对密度1.4977(20℃),蒸气压<1×10-10Pa(20℃)。溶解解为:环己酮110g/L,丙酮52.1g/L,乙酸乙酯45.7g/L,二氯乙烷22g/L,甲苯6.5g/L,二甲苯3g/L,甲醇2.5 (2.2)g/L,乙醇2.0 g/L,正辛醇1g/L,己烷10mg/L,水0.016mg/L。常温存放稳定,对光稳定。原药为黄棕色结晶,熔点220~223.9℃。 |
用途 | 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渗透性较差,无内吸作用。杀虫机制是抑制壳多糖形成,阻碍害虫正常蜕皮,使卵孵、幼虫蜕皮、肾发育畸形以及成虫羽化、产卵受阻,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该药剂活性高,作用速度较慢,在幼虫体内半衰期较长。该药剂是广谱性杀虫剂,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及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害虫有效。对蔬菜上的昆虫有卓效,还可用于防治甘蓝、棉花、茶树、果树上的多种害虫。对蔬菜的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等1~2龄幼虫,在盛发期用5%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持效10~14d,杀虫效果达90%以上。如棉铃虫卵孵盛期,用5%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7d后杀虫效果80%~90%。以推荐浓度施用时,对作物都不产生药害,对蜜蜂及非靶益虫安全。 |
用途 | 是1982年由日本石原公司开发的一种苯甲酰脲类几丁质抑制剂。它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是一种高效、低毒、与环境相容的农药品种,将成为替换当前使用高毒杀虫剂主要品种之一。 |
生产方法 | 2,6-二氟苯腈的制备 2,6-二氯苯腈可由2,6-二氯甲苯通过氨氧化法一步制取。以2,6-二氯苯腈为原料,氟化钾为氟化剂,DMF、DMSO或环丁砜为溶剂,反应温度200~250℃. 2,6-二氟苯腈合成方法有如下改进,如:①以季铵盐、季磷盐、冠醚、聚醚等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若以聚醚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10~230℃,时间8~10h,收率86%;②由于受强吸电子基-CN的影响,在一般氟化条件下芳膊基邻位的卤素会失去,采用添加稳定剂间二硝基苯后,上述现象明显被抑制,从而提高了收率;③日本专利报道,上述反应采用分段保温办法(170℃、0.5h,175℃、2h,220℃、4h),收率达95.6%;④增加KF的经表面积,采用喷雾干燥法生产的超细无水KF,收率可达80%。 2,6-二氟苯甲酰胺的制备 以硫酸为催化剂,2,6-二氟苯腈与水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制得相应的硫酸盐。用碱中和至pH值6,得2,6-二氟苯甲酰胺。 氟啶脲的合成 在二氯乙烷溶剂中,2,6-二氟苯甲酰胺与光气作用,于50℃反应1h,制得2,6-二氟苯甲酰异氰酸酯,然后与4-(3-氯-5-三氟甲基吡啶-2-氧基)-3,5-二氯苯胺作用,制得氟啶脲。 |
类别 | 农药 |
毒性分级 | 低毒 |
急性毒性 | 口服- 大鼠 LD50:> 8500 毫克/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8500 毫克/公斤 |
可燃性危险特性 | 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氯化物和氟化物气体 |
储运特性 |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 |
灭火剂 | 干粉、泡沫、砂土 |
别名 | 定虫隆;定虫脲;克福隆;定虫隆/氟啶脲;氟虫隆,1-[3,5-二氯-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氟啶脲溶液,100PPM;甲苯中氟啶脲;甲醇中氟啶脲 |
英文别名 | N-[[3,5-dichloro-4-[3-chloro-5-(trifluoromethyl)pyridin-2-yl]oxyphenyl]carbamoyl]-2,6-difluorobenzamide;6-difluoro-henyl)amino)carbonyl)-;benzamide,n-(((3,5-dichloro-4-((3-chloro-5-(trifluoromethyl)-2-pyridinyl)oxy)p;CHLORFLUMAZURON;chlorfluazuron (bsi,iso);Atabron 5E;US 64644;Chlorfluazon |
氟啶脲 | |
---|---|
参数 | 数值 |
熔点 | approximate 220℃ |
密度 | 1.5919 (estimate) |
储存条件 | 0-6°C |
形态 | neat |
BRN | 8369967 |
CAS 数据库 | 71422-67-8(CAS DataBase Reference) |
EPA化学物质信息 | Benzamide, N-[[[3,5-dichloro-4-[[3-chloro- 5-(trifluoromethyl)-2-pyridinyl] oxy]phenyl]amino]carbonyl]- 2,6-difluoro-(71422-67-8) |
氟啶脲 | |
---|---|
参数 | 数值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3077 |
WGK Germany | 3 |
RTECS号 | CV3459580 |
HazardClass | 9 |
PackingGroup | III |
2,4-二溴吡啶(58530-53-3 ) | 2-溴十四酸甲酯(135312-88-8 ) | 亚磷酸三(十八烷基)脂(2082-80-6 ) | N-(2-氰苯基)吡啶-2-甲酰胺(304650-02-0 ) | L-(-)-二对甲氧基苯甲酰酒石酸(50583-51-2 ) | 二元酯(95481-62-2 ) | 原丁酸三甲酯(43083-12-1 ) | 头孢硫脒(33075-00-2 ) | 甲基乙酰亚胺酯盐酸盐(14777-27-6 ) | 丁酸-1-苯乙酯(9CI)(3460-4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