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葵花籽油为本公司优势产品,可申请免费样品
2. 极速发货,高效助力生产
3. 品质保证,稳定供应
4. 支持验收后付款
葵花籽油 | |
---|---|
参数 | 数值 |
理化性质 | 红花籽油的比重为0.919~0.924,折光指数为1.472~1.475;碘价表示油脂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低,红花籽油的碘价为140~150;油脂熔点高低用皂化值大小来表示,皂化值与油脂平均分子质量呈反比,红花籽油皂化值为188~194,不皂化值比例大于1.5%;红花籽油的脂肪酸凝固点为-13~19℃。 |
生理功效 | 1.红花籽油的抗氧化作用 红花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红花籽油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在体内抗氧化试验中,红花籽油能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SOD,GSH-Px,GSH水平,降低MDA和PC含量,对乙醇导致的机体过氧化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此外,红花籽油虽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但摄入不能过量。 2.红花籽油的抗炎作用 红花籽油具有消炎作用。中、高剂量的红花籽油和氢化可的松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低、中、高剂量的红花籽油都能明显抑制蛋清导致的大鼠足爪肿胀,尤其以大剂量效果最佳,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h以上,其效果接近氢化可的松。 3.红花籽油的抗衰老作用 红花籽油中的天然V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经常补充天然VE,可以使细胞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增强了细胞的活性,使皮肤保持柔软细腻,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4.红花籽油的降低胆固醇、降血脂作用 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病的主凶,胆固醇升高可诱发冠状动脉病。红花籽油乳剂具有明显的降低动物血清脂质的功效。此外,有临床表明,每人每天食用60g红花籽油,1周后胆固醇下降10%以上,食用3个月后,血脂保持稳定。 |
主要成分 | 经分析鉴定,红花籽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6%~8%、油酸16%~20%、硬脂酸2%~3%、亚油酸73%~85%。此外,红花籽油还含有天然VE、黄酮等多种活性物质。通过对比分析,新疆地区红花籽油的品质为最佳,其中亚油酸含量可高达83%以上,天然VE含量可达160mg/100g,黄酮类物质含量达63mg/100g,α-亚麻酸含量可达0.23%。由此,人们给红花籽油冠以“亚油酸之王”“VE之冠”等美名。 1.亚油酸 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由于其在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所以必需由膳食供应。根据日本国立营养生理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等多项试验研究证明,亚油酸能够有效溶解胆固醇,因此具有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脂的作用。现阶段,亚油酸、亚油酸乙脂均已作为药品纳入全国医药产品目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制品、蛋制品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也逐渐加大,由此所带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现象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红花籽油是亚油酸含量最高的食用油,是绝好的亚油酸来源,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长期食用亚油酸含量较高的红花籽油,对于有效预防“三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黄酮类物质 黄酮是一种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调节毛细血管的脆性与渗透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量,保护心血管系统。此外,黄酮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
别名 | 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籽油;葵花子油;向日葵籽油;向日葵籽油来源于向日葵;太阳花油;高油酸葵花籽油;红花籽油;葵花籽油 |
英文别名 | HELIANTHUSANNUUS(SUNFLOWER)SEEDOIL;SUNFLOWERSEEDOILFROMHELIANTHUSANNUUS,PHEUR;helianthiannuioleumraffinatum;HEATEDSUNFLOWEROIL;OLEICACIDRICHSUNFLOWEROIL;OXIDISEDSUNFLOWEROIL;HIGHLYOLEICSUNFLOWEROIL;THERMALLYOXIDIZEDSUNFLOWEROIL |
葵花籽油 | |
---|---|
参数 | 数值 |
密度 | 0.9 g/mL at 25 °C(lit.) |
折射率 | n20/D1.475 |
闪点 | >110℃ |
储存条件 | room temp |
溶解度 | Miscible with benzene, chloroform, carbon tetrachloride,diethyl ether, light petroleum; practically insoluble inethanol (95%) water. |
形态 | neat |
葵花籽油 | |
---|---|
参数 | 数值 |
危险品标志 | Xi |
危险类别码 | 66 |
安全说明 | 24/25 |
WGK Germany | - |
F | 8 |
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4253-34-3 ) | 双巯基乙酸乙二醇酯(123-81-9 ) | 邻羟基苯乙酸(614-75-5 ) | 抗氧剂JX-1076 | 阿昔洛韦侧链(59278-00-1 ) | 丙脲(627-06-5 ) | 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27274-31-3 ) | 2-溴-5-甲基吡啶(3510-66-5 ) | 3-(4-溴苯基)-9-苯基咔唑(1028647-93-9 ) | 4'-三氟甲基联苯-2-羧酸(84392-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