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H13N4O8P.C9H14N3O8P
1. 聚胞苷酸为本公司优势产品,可申请免费样品
2. 极速发货,高效助力生产
3. 品质保证,稳定供应
4. 支持验收后付款
聚胞苷酸 | |||||||||
---|---|---|---|---|---|---|---|---|---|
参数 | 数值 | ||||||||
别名 | 储存条件 | −20°C | | ||||||
英文别名 | 药理作用 | 1.免疫调节作用 |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大致分为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两种,两者是密切联系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种系发展过程中不断与病原微生物斗争中形成的,并可遗传给后代的一种免疫功能。它是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密切相关的。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后天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它能识别再次接触的相同抗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它需要在高度分化的组织和细胞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聚肌胞是动物体内3型Toll样受体的配体,聚肌胞激活TLR-3后可介导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如诱导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增殖与成熟等,促进体内抗体的生成。聚肌胞对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聚肌胞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2)聚肌胞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3)聚肌胞对Mx蛋白的诱生作用 (4)聚肌胞促进体内抗体的生成 2.聚肌胞的抗病毒效应 在体外试验、动物试验及人医临床上均证明聚肌胞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对黄热病病毒、脑脊髓炎病毒、立夫特山谷热病毒、禽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结膜炎病毒、单纯疙疹病毒、门戈病毒、痘苗病毒、脑心肌炎病毒、阿留申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试验证明,聚肌胞对于病毒感染的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用途 | 与聚肌苷酸配对成聚肌胞,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 用途 | 有免疫佐剂的作用,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抗体的形成,刺激同种移植反应及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治疗带状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病毒性肝炎。肿瘤的辅助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一过性低热,个别病例有38℃以上的高热,多在1-2日内自行消退。若2日内不退热,就应立即停药。尚见乏力、口干、头晕、恶心等。 | 生产方法 | 以5'-核苷酸为原料 | 5’-核苷二磷酸吡啶盐的制备 5'-核苷酸(5'-肌苷酸或5'-胞苷酸)[吗啡啉,双环己基碳二亚胺]→[乙醇,83℃]5'-核苷酸吗啡啉盐[三正丁胺磷酸盐,无水吡啶]→5'-核苷二磷酸吡啶盐(DIP吡啶盐或CDP吡啶盐) 固定化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制备 酶的制备 大肠杆菌1.683菌体→破细胞提取→链毒素沉淀去核酸→硫酸胺盐析→DEAE一纤维素层析→收集0.35mol/L氯化钠洗脱液中酶活性最高的部分 固相载体的制备 琼脂粉熔化[甲苯、四氯化碳,斯盘-80]→搅拌冷却后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制成珠状[对β-硫酸酯乙砜基苯胺]→[醚化]→[亚硝酸钠,盐酸]→固相载体 将分离纯化的酶溶液滴加入冰浴中的固相载体,即得共价结合的固定化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聚肌胞苷酸的制备 降底物IDP吡啶盐转成钠盐,CDP吡啶盐转成锂盐。 酶促反应,(每ml反应液所含μmol/L数)IDP或CDP15,Tris150,氯化镁6,EDTA1,聚合酶5U,pH 9.0,37℃,3-4h用盐酸调pH 1.5-2.0使多聚肌酸或多聚胞苷酸沉淀,离心,然后在磷酸缓冲液中溶解,等摩尔多聚肌酸和多聚胞苷酸混合,即得聚肌胞苷酸。 |
聚胞苷酸 | |
---|---|
参数 | 数值 |
聚胞苷酸 | |
---|---|
参数 | 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