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号 | 104700-95-0 | ||
公共化学 ID | 74036828 | 外貌 | 粉末 |
分子式 | C 32 H 46 O 9 | 分子量 | 574.7 |
化合物类型 | 三萜类化合物 | 贮存 | -20°C 干燥 |
溶解度 | 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DMSO、丙酮等。 | ||
化学名称 | 6-(12-乙酰氧基-3,7-二羟基-4,4,10,13,14-五甲基-11,15-二氧代-2,3,5,6,7,12,16,17-八氢-1H -环戊[a]菲-17-基)-2-甲基-4-氧代庚酸 | ||
SMILES | CC(CC(=O)CC(C)C(=O)O)C1CC(=O)C2(C1(C(C(=O)C3=C2C(CC4C3(CCC(C4(C)C)O)) C)O)OC(=O)C)C)C | ||
标准 InChIKey | OEHYQHPDUCRLMW-UHFFFOYSA-N | ||
标准英奇 | InChI=1S/C32H46O9/c1-15(11-18(34)12-16(2)28(39)40)19-13-23(37)32(8)24-20(35)14-21- 29(4,5)22(36)9-10-30(21,6)25(24)26(38)27(31(19,32)7)41-17(3)33/h15-16, 19-22,27,35-36H,9-14H2,1-8H3,(H,39,40) | ||
一般提示 | 为了获得更高的溶解度,请将管子加热至37℃,并在超声波浴中振荡一段时间。储备液可在-20℃以下保存数月。 我们建议您在同一天准备并使用该溶液。但如果试验日程需要,可以提前配制储备液,并且储备液必须密封保存在-20℃以下。一般情况下,原液可保存数月。 使用前,我们建议您将小瓶在室温下放置至少一个小时,然后再打开。 |
||
关于包装 | 1. 产品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颠倒,导致高纯度化合物粘附在小瓶的颈部或瓶盖上。将小瓶从包装中取出,轻轻摇动,直至化合物落到小瓶底部。 2. 对于液体产品,请以 500xg 离心,使液体聚集到小瓶底部。 3、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丢失或污染。 |
||
运输条件 | 根据客户要求包装(5mg、10mg、20mg等)。 |
灵芝子实体
描述 | 1、灵芝酸K具有抗肿瘤活性。 2.灵芝酸K具有抗炎活性。 3、灵芝酸K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目标 | 免疫学和炎症相关 |
1毫克 | 5毫克 | 10毫克 | 20毫克 | 25毫克 | |
1毫米 | 1.74毫升 | 8.7002毫升 | 17.4004毫升 | 34.8008毫升 | 43.501 毫升 |
5毫米 | 0.348毫升 | 1.74毫升 | 3.4801毫升 | 6.9602毫升 | 8.7002毫升 |
10毫米 | 0.174毫升 | 0.87毫升 | 1.74毫升 | 3.4801毫升 | 4.3501毫升 |
50毫米 | 0.0348毫升 | 0.174毫升 | 0.348毫升 | 0.696毫升 | 0.87毫升 |
100毫米 | 0.0174毫升 | 0.087毫升 | 0.174毫升 | 0.348毫升 | 0.435毫升 |
* 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做好样品的稀释比例。以上稀释数据仅供参考。通常,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溶解度。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HeLa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影响[Pubmed: 20092987 ]
植物药。 2010 年 7 月;17(8-9):606-13。
为了阐明灵芝三萜的细胞毒性机制,使用五种纯化的灵芝酸进行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即灵芝酸F(GAF)、灵芝酸K(GAK)、灵芝B(GAB)、灵芝酸D(GAD)和灵芝酸AM1(GAAM1) )进行了。 GAF、GAK、GAB、GAD和GAAM1处理48 h可抑制HeLa人宫颈癌细胞增殖,IC(50)值为19.5+/-0.6 microM、15.1+/-0.5 microM、20.3+/-0.4 microM、分别为17.3+/-0.3μM、19.8+/-0.7μM。使用二维电泳(2-DE)检查用 15 microM 剂量的每种灵芝酸处理 48 小时的 HeLa 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使用MALDI-TOF MS/MS 鉴定了灵芝酸可能的靶标相关蛋白,即所有五个灵芝酸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蛋白。 12 种蛋白质,包括人白细胞介素 17E、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5A (eIF5A)、过氧化还原蛋白 2、泛素 2、Cu/Zn 超氧化物歧化酶、14-3-3 beta/alpha、TPM4-ALK 融合癌蛋白 2 型、PP2A 亚基 A鉴定了 PR65-α 亚型、nucleobindin-1、异质核核糖核蛋白 K、reticulocalbin 1 和 DJ-1 蛋白的 A 链。灵芝酸可能通过改变参与细胞增殖和/或细胞死亡、致癌、氧化应激、钙信号传导和内质网应激的蛋白质来发挥细胞毒性。